在近期結束的“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創新(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上,基于云課堂的展示課吸引了全國各地電教館領導、教育技術裝備中心領導和學校教師代表的目光。
青島滄口學校推薦的三節云課堂課例,從一萬余節參評課例中脫穎而出,獲得“銳捷杯”云課堂互動教學創新獎項兩個一等獎、一個三等獎。
其中,仇立崗老師講授的《泥地救援》一課還受邀參加了現場展示和評獎活動,將銳捷云課堂產品中的功能特性與課堂完美結合,借助“云”環境下多種師生互動手段,精彩生動的展現了“云中”教學的魅力。
那么,從最初接觸云課堂的“新手”,到摘得全國一等獎桂冠,究竟有何過人之處,這中間的“因緣”還要從一年前講起……
一年前,“2015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八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召開,我所在的青島滄口學校作為承辦單位,搭建了山東地區第一間銳捷“云課堂”教室。
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一直是發展的關鍵推動力。我們一直在找一種合適的技術工具,在不改變現有教學流程和習慣的基礎上,讓課堂真的因好的技術而高效起來。在遇到云課堂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它去解決一直困擾著我的教學問題。
分層異構“三人行”
什么是分層異構“三人行”呢?
由于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認知水平、學業水平等方面本身就有或多或少的差異,而教師備課時很難兼顧班上所有同學,難免造成有些同學“吃不飽”、有些同學“吃不了”的情況。為了解決學校課堂教學面臨的這一具體問題,學校探索實踐了一種新型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即“三人行”合作學習小組,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新的學生發展系統。
“三人行”合作學習小組,通過異質構組的辦法建立起來。首先,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習特點、個性特征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其次,根據評估結果,將學生分為三個大組;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每組出一人形成三人學習共同體。教師在課上根據各小組的表現,以小組為整體通過分級錯位賦分的方法激勵學生互學、共享成果。每個小組中,如果學業水平較低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踴躍回答問題,則給予小組更多的分數,以此來激勵學困生學習的興趣。
在支撐 “三人行”合作學習小組的課堂實踐中,銳捷云課堂內置的課堂分組教學及評價管理系統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讓課堂教學和評價管理更便捷
云課堂可以根據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按照課堂需要的人數進行自由分組,我采取的是三人一組的形式,學生登陸后,教師進行點名,然后就可以根據情況,在學生管理界面對學生進行編組,數據化的‘學習共同體’瞬間完成。
這還只是分組功能,分組后才是真正的“課堂亮點”。
分組激勵法是這樣應用的:我們可以對不同小組的課堂表現進行賦分,比如組內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答對給3分,中等學力的學生答對給2分,學力最強的學生答對給1分。云課堂對不同權重的賦分有著良好的支持,同時在各組間切換實現了同屏顯示,避免了很多移動端評價軟件來回翻閱查找小組浪費課堂時間的問題。
在銳捷云課堂“錯位賦分”功能的支持下,課堂學習氣氛和學生學習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既發動了小組內的合作,又充分利用了小組間的競爭,實現了合作與競爭的和諧。而在這個合作與競爭的過程中,學優生往往通過指導、幫助學困生學習,在獲得組內高分的同時,實現了由學會到會教再到會學的轉變,學困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幫助下實現了從厭學到想學最終顯現了樂學和學會的轉變。
分組只是一種方式,但這看似簡單的功能,卻讓學習困難學生獲益匪淺。這也使得銳捷云課堂在我校的“主課”中迅速得到普及應用。
個性化學習“進主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困擾于如何將課堂延伸,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并鍛煉其運用知識能力。傳統的課堂目前是用書本及提前預習的方式由一個點向另一個點的延伸,而不能由點及面,特別是缺少對浩瀚的網絡資源的引入。雖然平板電腦也能支持個性化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在教師制作的豐富的電子書中學習,但復雜的前期準備、不確定的網絡環境,往往讓教師苦不堪言。而云課堂穩定的網絡連接,多系統的可靠支持,不同用戶界面的靈活切換,資源獲取途徑的暢通,讓眾多學科教師真正可以“無憂”的調用信息媒體。
比如,在學校推送的《夕陽真美》這個課例中,在最后一個環節,老師嘗試讓二年級的學生由課文延伸到課外,在云課堂這種穩定的環境中讓學生在瀏覽器中嘗試尋找自己的需要的詩句,并學會自己進行分析處理,去掉無用的留下有用的并在“三人行”學習共同體里進行分析交流進行碰撞。突破了線下教學資源的局限性,讓線上資源融入課堂被師生充分利用。可靠的網絡環境,實時的屏幕轉播和分享,是很多平板系統很難實現的,而云課堂卻輕而易舉的實現了。
授課效果“大數據”
在越來越關注學生個性化學習的今天,實時在線發布個性化學習資源是教學新技術的標配。同時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判別,也不再是通過反饋系統獲得的一個統計表,而成為按學生、按知識點的一種系統分析,這一分析數據不僅僅是一個評價結果,而成為重要的課堂生成元素,重新作用于學習本身,甚至延伸成為到下一步教學改進的重要參考。
而銳捷云課堂不僅支持分層、分組的資源發布,同時支持個性化的反饋測試,既支持個別搶答,也支持全班必答。模板化的檢測設置,幫助教師第一時間就能得到教學效果的反饋。
在《泥地救援》中,我發布了不同的任務要求,要求不同小組向處于各自不同位置的機器人發出操作指令,讓他們完成救援任務。學生獲得了不同的位置信息,反饋回來的解決方案也是豐富和有創造性的。在課堂最后的知識檢測環節,他很快就獲取到了班級內的個性化學習數據,如‘傳感器模塊’的學習情況全班掌握得很到位,‘參數設置’的學習個別同學還需要加強。這樣,就可以根據數據分析情況馬上采取針對性的教學補救措施,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網游”進課堂
銳捷云課堂中有許多好用、好玩的功能,而我們最喜歡的卻是一種“網絡游戲”。
我們用云課堂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朋友圈”,每一次教師的評價都以積分兌換勛章的方式出現在學生的賬號里,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交流。比如,在《夕陽真美》這節課上,學生從網上搜集出自己喜歡的有關夕陽的詩句后上傳給教師,教師進行批復后就呈現在作業空間內,同班級的每個學生都可以查看并進行回復,甚至還可以點贊。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在云課堂的學生社區進行共享,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同時讓不同學習小組間的學習資源得到共享,實現了1+1大于2的作用。
利用銳捷云課堂,我們建立了學生社區,讓學生在社區內實現無障礙交流和進行生生評價之外,學生個人獲得的活動積分可以在學生社區累計顯示,學生可以根據積分獲得各種榮譽勛章,勛章是可以長期在賬號里累計,并在學生社區里進行排行,增強評價的長久性和可持續性。積分、勛章以及排行榜的功能設置,完全將孩子們最熱衷的“網游”模式遷移到現實的課堂中來,使得原本枯燥的課堂學習成為學生欲罷不能的“游戲任務”。
總之,銳捷云課堂的引入,給我們學校參與試點的老師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課堂感受。它既能兼顧傳統課堂教學的需求,又針對現有的新課程改課所要求的課堂教學及管理模式給與了高契合度的研發,同時讓有想法進行個性化學習實踐和游戲化學習社區建設的學校有了一個基礎的工具和抓手。我還在研究云課堂3.0中新增的功能,比如作業空間、數據挖掘等功能還沒有充分研究,同時對于如何更好開展個性化學習方式,以及課內外學習數據的打通,都有待與銳捷和學校工作人員進一步的協同創新,但我們相信,云課堂這一技術必將成為未來基礎教育陣地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